所以层高低,也成为了空间结构的硬伤之一,那针对层高低这种问题,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?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聊一聊层高的问题~
什么是层高?
高度多少才算合适?
1 )什么是层高?
从土木建筑的角度来说,所谓的层高就是,当前楼层的地面,到上一层楼楼板的地面之间这段距离。但是这个概念在室内设计领域并不适用。
在室内设计中,所谓的层高更强调看重的是净层高,也就是平时量房所量的层高。从当前楼层的地面到顶面天花板的距离。原始净层高=建筑层高-楼板厚度
但是最终设计实际落地以后的层高,可不单单是减去楼板厚度这么简单。因为还涉及到地面找平、地板/瓷砖、吊顶等等的厚度。
空间落地最终的净层高=建筑层高-楼板厚度-地面找平厚度-地板/瓷砖厚度-吊顶厚度-中央空调厚度-地暖厚度
如果这个数值过低,很容易导致整个空间压抑不堪。
2 )层高究竟多少才算合适?
常规的净层高一般在2400-2800mm左右,在厨卫空间,最低不能低于2200mm。这些在《住宅设计规范》中也有层高相关的规范和标准。
改善层高低的几种设计手法
1 )顶面设计
01. 无主灯设计
以往传统的灯光照明,都需要配置一个大主灯,可以是吊灯,可以是吸顶灯,同时搭配筒灯做辅助的照明。在灯光方面,的确是可以起到照亮空间的作用,但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照明的死角,导致灯光不均匀。
另一方面,尤其是吊灯,置于顶面中心,并且下挂垂落的状态,非常有重量感,即使本身层高尺度适中,层高在视觉比例上也会被拉低,更不用说低层高的空间了。
存有死角,不均匀的灯光照明,以及吊灯的下挂造型,都会导致层高在视觉上压低。
而无主灯设计,没有吊灯垂落的重量感,筒/射灯、灯带、线性灯等等多种灯型组合使用的方式,既可以营造灯光的氛围感,满足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,最重要的是无主灯设计对顶面的简化处理,保留顶面的平整,巧妙的化解了低层高带来的压抑感。
02. 无吊顶设计
无主灯设计,去主灯化,多种灯光组合运用的形式,在视觉方面,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层高不足的压迫感,但是吊顶也会下吊十几公分左右,占用了一定的高度。
无论是悬浮吊顶,还是双眼皮吊顶,安装都会占用顶面的高度。而不做吊顶,就保持顶部留白,也可以避免层高压低的逼仄感。
2 )墙面设计
01. 墙面上浅下深的设置
改善层高,除了在顶面下功夫,还可以在墙面上做一些设计,改善层高在墙面最直接的就是色彩的搭配,一般可以采用半墙配色。
上半部分采用浅色调,下半部分采用深色调,之间的交界线就是标准线,标准线尽可能往下压,和家具配置做参照对比,可以让整个空间的色感重心往下偏移,因此能够通过配色,起到拔升层高的作用。
02. 材质纹路纵向拔高
材质采用纵向纹路的材质,在视觉上就会给人向上延伸的效果,因此,在墙面可以采用比如木格栅,木饰面,或者纵向挺拔的石膏线等等,纵向条纹的材质,垂直方向可以引导人的纵深视觉参照,延长层高在视觉上的纵深感。
但是在运用这些材质的时候,并不是满屋墙面通铺纵向材质,可以是局部采用,可以是几种材质交替韵律的使用,核心是把握好这些材质的统一协调性和与空间的比例关系。
03. 运用隐形门
前面我们提到,为什么人会觉得层高低,因为有视觉参照物的对比,导致视觉上压低,门在空间中,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视觉参照物。而如果本身层高不足的空间,再去使用传统的门,肯定会把层高不足的缺陷给放大化。
但如果使用隐形门的方式,与墙面融为一体,淡化门作为空间视觉参照物的作用,而隐形门门缝线垂直挺拔的线条,在视觉上可以起到增强纵向延伸的作用。
3 )地面设计
地板的深浅对于空间的层高也会产生影响,深色系会视觉上起到一定的压缩感,显得压抑,会放大层高的不足,而浅色系地板地砖会显得空间比较亮堂通透,让人视觉感觉空间比较开阔所以最好是采用浅色系的地板或者瓷砖。
4 )软装配置
除了门以外,家具在空间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参照物,如果层高不足,最好选用高度比较低并且精巧的家具作为参照,还有一些软装的配饰,比如挂画等等尽可能往低放置,柜体尽可能的高,或者采用定制的通顶柜。